全站搜索

医用气体基于规范与终端流量的核心设备选型

行业资讯 7

医用气体系统的核心设备选型,必须以《医用气体工程技术规范》(GB 50751-2012)、《氧气站设计规范》(GB 50030-2013)及行业标准YY/T系列为依据,结合医院规模、科室功能和终端用气需求,科学确定设备类型、容量与配置,确保系统安全、可靠、经济运行。

首先,气源设备选型需匹配终端流量总量。设计前应按床位类型计算高峰用氧量:普通病床取2–5 L/min,ICU床位取10 L/min,手术室单台可达30–50 L/min。总流量叠加同时使用系数(通常0.7–0.9)后,再预留20%余量作为设备选型基准。大型三甲医院宜采用液氧储罐,其汽化能力应满足最大瞬时流量;中小型医院可选用医用分子筛制氧机,产氧浓度须达90%–93%(符合YY/T 1497),并强制配置备用汇流排或第二套机组,实现故障自动切换。

负压吸引系统真空泵组应“一用一备”,总抽气速率按每床位30 L/min计算,ICU和手术室加倍。规范要求采用无油泵(如水环式或干式螺杆泵),避免油污染,并在排气端加装高效细菌过滤器。医用压缩空气系统则须配备无油空压机,经冷冻干燥机和三级精密过滤(精度≤0.01 μm),确保露点温度≤-40℃、含油量≤0.01 mg/m³,满足呼吸设备与气动工具双重需求。

终端设备选型同样关键。所有气体终端接口必须符合ISO 9176国际标准,具备自封功能,颜色标识清晰。终端流量设计值应保证最不利点压力稳定:氧气0.35–0.5 MPa,负压-0.04~-0.07 MPa。手术室、ICU等重点区域应设置双回路或冗余终端,提升可靠性。

所有设备必须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,安装单位具备机电或医疗专项资质。机房应独立设置,通风良好,电气设备防爆,并预留RS485或RJ45通信接口,接入中央监控系统,实现远程启停、状态监测与故障报警。

医用气体核心设备的选型绝非简单“越大越好”,而是在规范框架下,以终端流量为基础,兼顾安全性、冗余性与经济性,构建真正契合医院实际需求的生命支持系统。

上一篇:

相关推荐

  • 医用气体工程系统设备配置

    71

    医用气体工程是医院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,其设备配置的科学性与完整性直接关系到临床诊疗的安全与效率。一个完整的医用气体系统涵盖多种气体类型,主要包括氧气、压缩空气、负压吸引、笑气、二氧化碳和氮气等,每种气体均需配置相应的专用设备,形成从气源到...

    查看全文
  • 医用病房设备带样式结构

    1106

    医用设备是医疗行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,医疗设备的设计规范是医疗设备必须遵循的重要指导原则。医用设备在设计时,需要考虑到人员的安全、操作的便捷性、精确度等因素。其中医用设备带的设计规范,则是其中的一部分,医用设备带是指用于固定或悬挂医疗设备的厚度适当...

    查看全文
  • 医用制氧站建设方案的选择:制氧机、汇流排与液氧罐的比较

    224

    在现代医疗环境中,确保稳定可靠的氧气供应至关重要。医用制氧站是医院供氧系统的核心,其建设涉及到设备选择如制氧机、汇流排和液氧罐等,这些设备各有特点,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医院的具体需求、用地面积以及预算来综合考虑。使用制氧机制氧是一种直接且灵活的方...

    查看全文
  • 医用气体阀门的设置

    1150

    在医用气体系统中,中心供氧系统、负压吸引系统、压缩空气等管道阀门的设置也是必不可少的。根据相关规定,生命支持区域内的每间手术室、麻醉诱导和复苏室,以及重症监护区域外的每种医用气体管道上都必须设置区域阀门。这些区域阀门需要与其控制的医用气体末端设施...

    查看全文
展开更多